榆树钱酒业:七代传承,于今为盛
2009-05-05
印证 榆树酒脉代代单传,酿酒秘诀均为口传心授,每代皆以方形封印为凭证。初酒酿成,惟以此印封酒入坛,方可入窖陈藏
印章 依次文字说明顺序为:始创人姜言润印、第五代传人周亚南印、第六代传人李云堂印、第七代传人刘宝贵印
榆树市,位于吉林省中北部,松嫩平原腹地,依傍长白山脉,松花江滔滔北上,拉林河涣涣东来,卡岔河纵贯南北,64条大小河流蜿蜒横亘,纵横交错,滋养着两岸的黑土沃野。
榆树四季分明,雨热同季,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,盛产玉米、大豆、水稻、高梁,素有“天下第一粮仓”之美誉,全国每两百粒粮食中,就有一粒产自榆树。丰富的粮食资源和洁净的松花江水,为榆树的酒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四万多年前,即有原始人群在榆树境内生息、繁衍。此后的漫长岁月里,想来榆树人也免不了以酒为媒,拜天祭神,为欢解忧,然而由于文字阙如,无以为据,直等到了满清王朝,才有了关于酒的记载。
1812宗师·创酒纪
据吉林省志记载:“榆树聚成发烧锅,始建于嘉庆十七年(1812年)”。这一年,榆树人姜言润在孤榆树屯北星拱外(现榆树市内)兴建了酒坊,汲松花江之水,采红高粱之精华,酿出香而冽、甘而醇的美酒“聚成发烧锅”,从此声名远扬。“聚成发”便是今日榆树钱酒的始源,而姜言润则成为开创榆树独立酒风的一代宗师。
“百年窖泥”是通过两个世纪的孕育才培养而成的
榆树酒脉一直代代单传,所有秘诀均依靠口传心授,每代皆以封坛酒印为正宗传人的凭证。“聚成发烧锅”在百年的发展中不但独创出“踢、捏、闻、看、摘”的五字真言,更留下一系列酿酒“家法”,秘而不宣。仅“酒海”的制作,就需要100多道工序,300多个时日,工序繁杂,配方神秘,精雕细作,浑然天成。甚至连挑选学徒,都需相貌端正,品行良好。于此诸多细节之处,可见榆树酿酒人至真至纯的虔诚之心。
1908酒风·阅百年
清朝时期,吉林省共出现34名进士,榆树占了8位。这些进士不论进京任职,还是赴外做官,都会带着“聚成发”烧锅酒,“清透其色,绵长其香,绵甜其味”,饮者莫不翘指赞叹,引为神品。
1945年,榆树解放,1946年,“聚成发烧锅”改称“榆树县造酒厂”,迎来新生。
第六代传人李云堂
而代代相传的聚成发烧锅工艺已传至第六代传人李云堂,他潜心研究传统工艺,并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改进,融汇南北工艺之精华,独创出用新曲生产白酒的酿造技术,以高粱和麸皮为原料进行固态发酵,试酿成功第一批“北派香型”榆树白酒,让榆树酿酒业有了再次兴盛的开端。
1972诞生·北派香
1976,现榆树酒业技术副总经理刘宝贵拜师李云堂,成为他的单传弟子,也成为榆树酒传统酿造技艺第七代传人。
酒的贮存也依然采用古法,234个方型松木“酒海”在酒库内纵横交错、排列有序,酒液在其内“吐故纳新”、“排杂集醇”,形成“酒海香”与“醇香”融合的复合香味,使酒体醇香馥郁,绵柔甜爽。
历史文献清楚记载了榆树钱酒的传承